在当今书法界,一些所谓的“创新”书法,如“丑书”“怪书”等层出不穷,让很多人对书法这门艺术感到失望。有人甚至感叹:“怎么现在想找个正常的书法作品这么难?”
图片
在这些“创新”潮流中,赵孟頫这位传统书法大师却常常受到非议。有人批评他的字“俗气”“缺乏个性”,甚至称他为“书奴”。然而,事实却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图片
业内人士对赵孟頫的评价其实很高,认为他的字是书法入门和精进的首选,更是直追魏晋书法的佳作。赵孟頫一生致力于研究二王一脉的法帖,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姜夔、赵构、智永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后来更是广泛学习李邕、陆柬之等唐代名家的笔法,并上溯至晋人。
图片
赵孟頫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据史书记载,他能“日书万字”,有着深厚的临池之功。他广泛师法前人,取法乎上,这也为他晚年作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奠定了基础。赵孟頫的笔法细腻且有来源,书写严谨自然,省去了繁琐的修饰,使得“赵体字”既实用又艺术,雅俗共赏。
图片
赵孟頫五体皆能,传世作品众多,其中水平最高的当属行书。学界有“非二王不压子昂”的说法,而赵孟頫的行书又以晚年作品最为出色。这一时期的作品妍美而不俗媚,华丽而有仙气,已经摆脱了拘谨,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
图片
《明肃楼记》就是赵孟頫晚年行书的代表作之一。这篇作品洋洋洒洒、自然平和,堪称“极品”。这样的字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佳作,也是大众领略“汉字之美”的绝佳范例。
图片
《明肃楼记》是一篇介绍枢密院掌管的汉军侍卫亲军在永清县后卫屯田情况的史料,约完成于赵孟頫60岁以后。全卷纵29厘米、横297厘米,共74行、514个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递藏有序,曾藏于项元汴、梁清标、乾隆内府等处。
图片
在《明肃楼记》中,赵孟頫的笔法运用自如,先空中取势,再敛锋入纸,笔尖提按、蓄力、调锋自然流畅。行笔中侧并用,刚健而婀娜,笔画遒劲挺拔。起收笔尖、钝对比明显,转折处方圆并用,展现出极高的书法造诣。结字欹侧有致,字与字之间呼应有序,牵丝引带自然流畅。章法疏密有致,字迹大小错落有致,用墨浓淡得宜,偶有飞白增添了几分高古苍劲的气息。
图片
总的来说,《明肃楼记》在笔画、结构、章法、墨法、气韵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我们学习古人用笔的上佳之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